泗洪凝神聚力破解发展难题
宿迁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7月16日,泗洪召开十一届泗洪县委第十次全体会议,回顾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聚焦机关作风整治,动员全县上下瞄准重点目标,全力加快建设“强富美高”全面小康新泗洪。
今年上半年,泗洪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总体平稳、质态优化、走势向好”的良好态势。但该县主政者意识到,部分关键指标与兄弟单位相比差距较大,必须动员全县上下直面问题,统一思想,凝神聚力破解难题。
以项目突破为关键,全力提升工业经济质效。在充分发挥好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和园区招商“三位一体”招商作用的同时,尝试招商引资服务外包,调动社会主体参与招商;重点围绕“2+1”特色产业项目,在巩固港台日韩等传统外资招商区域的同时,突破德资,辐射欧洲,尤其是在德资项目招引上取得新突破;年内,新型膜材料、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三大产业产值力争分别突破90亿元、90亿元和100亿元,确保实施千企投资千万技改项目60个、兼并重组项目7个以上。
以城乡协调为重点,全力优化城乡内涵品质。加快推进省道245泗洪西延段、省道121泗洪段、省道330溧河洼特大桥及接线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文化艺术中心布展工作,确保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纪念公园10月份开门迎客。加快推进尖莎咀中心城、双良鸿城之光、利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设,着力打造集商业、休闲于一体的核心商业圈。
年底前完成开发大道等15条道路绿化提升工程,以及圣马可等12个游园节点建设任务,让市民能够直观感受到“绿”的灵动、“秀”的特色;加大对镇村环境、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环境薄弱区域整治力度,提升城乡形象。
以富农强基为目标,全力提高“三农”发展水平。支持引导土地规模在100-300亩的农业经营项目,年内新增“星级”家庭农场30家,新增县级以上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以上;做精做优“高效水产、优质稻米、生态畜禽、绿色果蔬”四大特色板块,年内新增高效设施农业3万亩、生态休闲农业5000亩;持续打造“泗洪大闸蟹”、“泗洪大米”等重点产业品牌,年内新增“三品”认证30个,“泗洪大闸蟹”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定;加强苗种繁育、晾晒烘干、仓储物流、农机服务、质量检测“五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更好地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精准化、便利化服务。
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全力放大县域竞争优势。制订实施主城区3年雨污分流计划,9月底前完成老濉河、老汴河等河流两岸15个排污口溢流堰和拍门建设,年底前所有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运行;围绕生态开发,打造环湖生态旅游带,做响生态旅游文化品牌,有序推进生态旅游发展;办好“湿地国际半程马拉松”、首届泗洪稻米文化节,通过举办赛事扩大旅游知名度;制订实施旅游业发展3年突破行动计划,力争年接待游客增长18%以上。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力激发特色发展动能。深入开展“审评集约化”改革,9月底前实现对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7项评估“多评合一”、并联审批;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项任务”,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推动房地产企业把控好开发和推盘上市节奏,积极消化存量房源;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深入推进“腾笼换凤”计划,加快低效利用建设用地二次开发,建立工业用地“亩产效益”评价体系。
以惠民利民为宗旨,全力增强群众幸福感受。抢抓“互联网+”新业态,年内确保入驻网创园电商企业突破200家,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80亿元;完善扶持创业政策体系,减轻大众创业的行政成本;围绕群众最为关切的“医教水住行”问题,扎实完成100项重点工程和2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探索光伏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新模式,完善“扶贫100”商业保险运行机制,年内确保完成25%低收入人口脱贫,25%经济薄弱村更高水平实现新“八有”目标。
完成上述任务,必须有过硬的作风来保障。针对少数机关干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自保“畏政”、消极“懒政”、才疏“庸政”、投机“虚政”、任性“乱政”五大类问题,该县同步开展了机关作风集中整治活动。通过查摆分析、揭短亮丑、自我纠编、抓实整改等步骤,系统推进作风整治工作。同时,该县还出台了《泗洪县“整治为官不为、助推履职担当”实施方案》、《泗洪县党和国家工作人员“为官不为”履职不力查处问责暂行办法》,规范公职人员言行。旨在通过机关作风集中整治,强化干部责任担当意识,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发扬务实落实作风,为完成既定任务提供组织保障。(许昌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