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坚持镇村联动,加速改善镇容村貌:让幸福来敲门
宿迁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记者 王松武 高云龙)“老房子又小又矮住着憋屈。糟糕的是下雨天还漏,门前土路深一脚浅一脚进出也很头疼。”7月30日上午,宿豫区关庙镇水汉村张庄组村民池进又来到集中居住区建设现场,看看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对即将入住的新房子充满期待,而说起目前的居住条件,他不禁皱起眉头。
近年来,宿豫区按照省委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和市委实现“六个根本性变化”的总体要求,围绕“人的城镇化”,顺应人口集聚趋势,坚持镇村建设联动,加速改善镇容村貌,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营造特色鲜明、整洁舒适、生态优良的人居环境。水汉村集中居住区就是农民集中居住的典型。
集中居住让幸福来敲门。指着图文并茂的项目靠牌,池进主动向记者介绍,经过多轮精心规划设计,水汉村将建成带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民国风格别墅群,并配套建设居民休闲活动广场、邻里中心、幼儿园、卫生室、居家养老中心等。“生活特别方便不说,还保留住了‘乡愁’,就连我老家门前的老榆树也移了过来。”
按照“无规划不建设”“无拆旧不建新”和“因地制宜、自下而上、群众参与”的原则,宿豫区根据村庄布点规划,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据介绍,在重点明确建筑风格、基本公共服务布点的同时,该区尤其重视产业结构调整,把增收致富作为民生建设之首,全力拓宽增收渠道。
“依托果园,我们搞起乡村旅游,顺河街道更是连续六年在这儿举办梨花节,吸引游客,居民端上了旅游‘金饭碗’。”顺河街道林苗圃居委会居民钱秉钊一口气报出了一大串“幸福数字”:全居委会204户居民有64户在城里买了商品房,私家车也有60多辆,半数以上的居民家庭子女接受了高等教育。
林苗圃居委会总面积1平方公里,其中果园面积占60%,花卉苗木面积占30%。“人居环境园林化,村庄道路水泥化,田园经济果园化,生产管理机械化。”该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王永强用“四化”来概括林苗圃的特色发展之路。林苗圃已先后获得“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江苏省人居范例奖”“江苏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向新型农村社区转移只是农民的选择之一。“能进城不进镇,能进镇不进集中居住区。”宿豫区主政者介绍,该区正在制订鼓励农民进城入镇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农民向城区、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梯度转移、渐进集聚。“到2020年,每个乡镇建成2个以上‘康居村庄’或‘美丽村庄’,而且我们会始终把小城镇作为城乡统筹的重要节点来打造。”
截至目前,宿豫区已完成小城镇建设投资16.3亿元,改造老旧镇区62万平方米。该区来龙镇坚持以工业为主导、特色农业为主业、三产旅游为主攻,走以产兴城、产城融合之路;新庄镇主动融入“互联网+”时代潮流,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店”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宿豫全区镇村建设梯次推进,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来龙、大兴两个重点镇,新庄、曹集两个特色镇,还将围绕增强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加速推进功能完善和配套提质,带动周边乡镇整体协同发展;其余乡镇在抓好常态化管理的同时,将严格控制规模扩张,着力完善农贸市场、文化广场、道路路网、公园绿地、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加快提升镇区形象。
“坚持以统筹城乡为抓手,以居民需求为中心,以特色发展为导向,全面推进民计民生各项工作,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宿豫区正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定信仰,学以致用,奋发有为,全力建设全区人民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