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锐意创新”发展内在活力不断增强
宿迁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记者 魏欢庆 程大伟)行政审批事项由331项减至87项,成为全国行政审批效率最优的地级市之一!
在全国率先开展“两资”改革,569项资格资质项目仅保留53项、放开率达90.7%!
宿迁发放全国首张“一企一码”营业执照!
核发全国首张“先证后核”工业类产品许可证!
在全省率先实现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全覆盖,率先开展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和涉农贷款保证保险试点!
……
“率先”“第一”“最优”……这些丰硕成果的背后,是勇往无前的坚定决心,是砥砺前行的坚实步伐,也是宿迁人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邃思考和不懈追求。
现在,改革已经成为宿迁最大的金字招牌、最宝贵的城市精神。特别是近年来,宿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民生导向,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力推进经济体制、农业农村、社会事业“三大领域”改革,极大地释放了发展活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简政放权,催生市场活力迸发新图景
“我承诺在生产过程中严格保证产品质量,不弄虚作假、不以次充好……”9月14日上午,在市便民方舟市食药监局办理窗口,江苏龙嫂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军郑重地在承诺书上签了字,并领到了全国首张“先证后核”工业类产品许可证。
破解“企业办照容易办证难”,宿迁又一次在全国率先启动改革,向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动刀”,对19类101种产品暂停行使生产许可证,对8类39种产品实施“先证后核”。
其实,宿迁走过的每一步,都留下改革的印记。
行政改革是宿迁深化改革大潮中的“重头戏”。2013年,宿迁大刀阔斧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级层面原有的193项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后仅保留57项,精简率达70.5%,成为全国行政审批精简力度最大、保留项目最少的地级市之一。
2014年,宿迁又在全国率先启动资格资质去行政化改革。569项资格资质项目仅保留53项、放开率达90.7%,在考试鉴定方面,除148项资格资质涉及政府行政管理、公共安全等原因,由宿迁考试鉴定中心组织,其余421项考试鉴定下放给社会机构、行业协会。其中,首批369个资格资质类项目的考试鉴定下放给知名考试机构ATA公司组织实施。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2015年,宿迁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大力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市区和三县商事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由199项压减到7项,企业注册在宿迁登记基本不需要前置审批。
先后推进“先照后证”、“四证一体”、“三证合一”改革,率先在全国试点“一证一号”改革,颁发了全国第一张载有18位商事登记证号的营业执照、第一张载有18位非商事登记证号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证书。
纵观宿迁的改革历程,不难发现,宿迁始终坚持从问题症结入手,从百姓诉求点改起,从民生关切点突破,以更大力度的简政放权,去除了抑制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种种束缚,更有效地激活了社会和市场主体的活力。
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记私营企业8518户,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平均每天新增45.3户;上半年,我市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10.1%,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改革助力,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
刘松是泗洪县石集乡的种粮大户,流转了本乡的4200亩土地,打算进行传统稻麦种植,可是手里的资金除去流转费用后,再购买农资、器具显得捉襟见肘。
2014年7月20日,泗洪县率先在全省成立了第一家农村产权交易所。听到这个消息,刘松敲开了泗洪县农村产权交易所大门,顺利用土地经营权进行抵押,从江苏银行办理了200万元抵押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刘松能贷到款,得益于我市强力推进的农业农村改革。
“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土地产权,围绕土地产权改革首要解决的就是土地产权确认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2014年,宿迁在全市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工作,次年全面推开。在工作中,紧扣“确实权、颁铁证”的目标,结合地方实际扎实推进,“先审查、后发证”等四项创新方法还得到农业部等部门的认可。目前,全市109个乡(镇、街道)、580多万亩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县级验收,比省定计划提前近一年时间。
手中有证,更需要要素流通的平台。2015年,全市选择7个村试点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入股土地面积6804亩,涉及农户1163户。由村级组织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土地适度规模集中、总体规划、调整结构,发挥了村集体带头发展现代农业作用,实现了入股社员、经营者和村集体三方得利。
与此同时,我市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步伐,在全省率先实现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全覆盖,有力推动了农村产权交易活动的开展,促进规模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今年1-8月份,全市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乡镇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共完成各类农村产权交易1134笔,已完成交易数占全年交易目标数2000笔的56.7%,交易金额累计达4.61亿元。交易品种涵盖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村养殖水面经营权、“四荒”使用权、林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农业生产设施设备、水利设施、农资金项目、农民住房财产权等10大类。
哪里有问题,就向哪里“动刀”。随着土地流转的深入推进,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投入少的问题愈益突出。为此,宿迁积极探索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机制,进一步明确了贷款发放对象、发放条件、推进措施和工作职责,仅2015年,全年贷款余额就突破2亿元,最大单笔贷款金额达5000万元,贷款额居全省前列。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激活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活力。截至2015年,宿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连续两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
统筹推进,刷新改革惠民新高度
“现在条件好了,坐有椅子,躺有小床,还有空调,眯一觉两瓶水也就挂完了!”每次一提起去年新建的居委会卫生室,蔡集镇集南居委会居民凡美英都感慨不已。
集南居委会卫生室只是我市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去年,全市1309个村卫生室和10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达到标准化创建要求,基层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改革,关键是要让群众受益。宿迁的改革,始终突出民生导向。
医疗卫生事业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宿迁“瞄准”问题,从建立健全公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促进社会化办医两方面入手,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7月1日,《宿迁市乡镇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实施方案》正式施行,标志着宿迁实现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全覆盖。目前全市129个乡镇医院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实现基本药物制度村居和乡镇全覆盖。
统计数据显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村居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品平均销售价格较实施前下降40%以上,经新农合(医保)报销后药品费用再降50%,平均处方值在20元左右;乡镇医院次均药品费用较实施前下降20%以上,群众基本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与此同时,宿迁在14个试点乡镇组建了卫生计生服务中心,专门负责乡镇医疗卫生服务考核和监管,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引导乡镇医院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最低补助标准由35元提高到40元,免费为居民提供12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78.31%。
在教育领域,改革依然阔步前行。
宿迁民办教育机构达303所,在校生共计27.2万人。针对这个庞大群体,宿迁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规定》,既完善了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基金奖励机制,将发展民办教育纳入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规划,又加强了对民办教育监督管理。
同时,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从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入手,建立更加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逐步提升职教发展综合实力。宿迁开放大学、江苏开放大学京东电商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创建省高水平现代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2所,2015年对口高考技能考试过关率达99.72%,位居全省前列。
改革,归根到底是为了群众。正是有这样的初衷,宿迁一直把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作为改革的切入点,以完善利民惠民体制机制为目标,努力解决优质公共资源供给不足的难题,最终换来了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不断攀升。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立足2016,展望“十三五”,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将更加艰巨,宿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唤起改革的勇气、弘扬创新的精神,承担起历史使命、回应好人民的期待,相信宿迁将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稳健的步伐,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努力谱写灿烂辉煌的“十三五”改革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