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城市我的家民生探访系列报道——病有良医百姓安
宿迁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恪守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深入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深入实施“医教水住行”等重点领域的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民生幸福“六大体系”建设,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品质内涵,倾心解决民生难题,不断刷新“民生高度”,努力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感受民生工程的力度,触摸民生幸福的温度。本报今日起特推出“我的城市我的家”民生探访系列报道,以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来反映各项民生实事实施成效。
(记者 高媛媛 实习生 李梓睿) “平时生个小病都是到村卫生室或乡卫生院看,方便不说,药费也便宜。”1月3日上午,正在宿豫区顺河街道蔡老庄村卫生室看病的村民余泽芝说。
医疗卫生服务是涉及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民生。自2012年我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药品平均价格下降约40%,经报销后就医费用再降50%,患者每次就医费用基本维持在15元左右。
城乡全覆盖的基本药物制度,让城乡居民遇到小病小痛,只需十几元就可以搞定,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真实而细腻的变化,饱含着幸福的味道。
曾有人戏称,幸福就是“医院里没有咱家的病人”。去年,卞光田的儿子卞波突发脑梗,住进了重症监护室。一天1万多元的花销,对卞光田来说无疑是“压力山大”。
卞光田家境贫困,被宿城区蔡集镇列为“十三五”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卞波去年10月以来多次住院治疗,已花费近20万元,其中,住院合规医疗费用共124480元,基本医疗已补偿14937元,大病保险已补偿62240元。
去年年底,卞光田被告知,大病补充保险他可以再补领4万元,“有点天上掉馅饼的感觉,4万元能让家里日子好过很多。”
据了解,大病补充保险是通过保险制度对基本医疗(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和大病保险进行有益补充,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城乡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贫困家庭儿童大病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基础上实施再次补偿,以减轻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医疗费用自付负担。
“他是晚上11点多送进医院的,当时为了节省救治时间,我们开通了绿色通道,简化就诊流程,先救人。”卞波的主治医生蔡万树告诉记者,卞波患的是脑梗,若不是救治及时,可能会落下偏瘫等严重后遗症。
“我市已建成省、市、县急救调度联网平台,构建起了‘听得见、看得着、查得到、控得住’的急救调度枢纽,同时还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专家库和5类共5支市级卫生应急队伍,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3日下午,在宿豫区豫新街道中通社区卫生服务站,刘星兰老人正和同在看病的邻居唠着家常。“这卫生服务站环境好,宽敞又明亮,屋里还有取暖器,我这哮喘可不用担心了。”“可不是嘛,不仅随到随看病,药价都是透明的,医保还能报销。”
67岁的刘星兰因患有哮喘需定期检查,自从家门口有了卫生服务站,给她看病省去了不少麻烦。“以前每次检查得来回跑十几里路。如今,从家到社区卫生站只需要走5分钟。”
据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共卫生服务包括:规范预防接种服务,执行国家免疫规划;开展新生儿探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对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等。这些措施使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
“我怀孕时,村卫生室的医护人员特别上心,定期提醒我去做产检,适时适量服用叶酸;提醒我不要焦虑,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提醒我避免刺激性气味和过于油腻食物,特别是孕中期多吃富含维C的食物,比如柑橘、草莓等。”宿城区蔡集镇集南居委会居民史岭感激地说。
集南居委会去年4月建起标准化卫生室,有200多平方米,诊断室、观察室、康复室、预防保健室等等,应有尽有、宽敞明亮,还配备了专业医护人员。
可喜的是,像集南居委会这样越来越完备的标准化卫生室和社区服务站,我市到2015年底已建成1422家,实现基层全覆盖;去年上半年,又投资约1963万元,对其中125家村居机构进行异地重建、原址扩改建或增添设备等,提档升级,更好守护基层群众健康。
一句句掏心窝子的感谢,是老百姓对幸福生活最直接的表达,更是对市委、市政府打造“病有良医”服务体系的最高褒奖。
我市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工作从1999年开始酝酿,2000年初正式实施,经过17年、3个阶段的探索,目前已经初步构建了以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为目标、以五大体系(现代医疗服务体系、现代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现代医疗保障体系、现代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现代医疗卫生监管体系)为主干、以四级网络(市一级有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宿迁市中医院,县一级有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镇一级有乡镇卫生院,村一级有村卫生室)为支撑的,体系完备、职能健全、机制灵活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医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小病去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小病不出乡”……这些就医模式,正随着基药制度的实施逐渐成型,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群众进一步享受到了医改带来的实惠,“健康宿迁”的殷殷期盼也在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