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标准化”督查引发“传动效应”
宿迁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张耀西 胡敏)谁也不会想到,泗阳县城区8条道路路灯改造任务,6月底就全面完成,比原计划提前了半年,得到了市民的点赞。这种为民办实事的“加速度”,归功于督查工作的“泗阳标准”。
督查工作的“泗阳标准”是什么?泗阳为何要制定这样的标准?督查工作的泗阳标准对促进全县重大项目又有哪些效果?仲夏时节,笔者在泗阳县采访时,找到了“标准化”督查的答案。
督查工作有了“标准化”
“督查办,督查办,督查办来了吓淌汗。”“望见督查办,工作抓紧干。”这是人们针对督查办铁面督查、高压督查编的“顺口溜”。这种督查方式,让督查双方都感到“累”。
有没有一种既能易于操作、又能高效运行的督查机制?经过考察学习,督查工作“标准化”进入了泗阳决策者的视野,他们以“督查工作规范提升年”为抓手,创新提出督查工作“标准化”建设,着力打造督查工作的“泗阳规矩”。
“标准化”要抓重点。该县制定出台《全县重大项目督查考核办法》《县委县政府重要决策落实督查工作办法》等文件,将重大项目、重要决策和专项督查列为督查重点,并且以县委、县政府“两办”文件形式固化下来,使得“标准化”督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重点突出,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
与此同时,该县还对督查工作标准进行细化,制定切实可行的流程标准、事项标准、过程标准和服务标准。督查中,他们既要做好立项、建档、交办、督办、及时反馈、时刻关注、追溯督查、定期回访、办结归档等流程标准,也要做好其他标准。
以服务标准为例,他们对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的督查,不只是查进度、查不足,还要查诉求、查困难,提出整改意见,及时提醒督办,搞好督查服务。在黄河故道改造项目督查中,他们发现护坡、电力、交通、清障等难以推进,需要地方支持帮助。督查办迅速与乡镇联系,合力解决问题,使得工程如期竣工。
督查剑指“重大项目”
“过去的督查,不分事情大小,不分轻重缓急,随意性比较大;自从订了督查‘规矩’之后,常规性的部门工作不再督查,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去督查重大项目。”泗阳县督查办主任张鸿翔说。
突出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一直是泗阳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决策和专项督查,也理所当然成为督查工作的“头版头条”,县督查办还将其固化为督查重点。
在对重大项目的督查中,泗阳变“看人头、看施工”为“看进度、看质量”,全面整治好大喜功、专干“眼皮活”的行为,让督查更加务实。县领导这样评价督查工作:不看“人山人海”,只看“八仙过海”;既要“过程精彩”,也要“结果出彩”。
“两观摩两推进”是泗阳督查工作的一项创新,县四套班子每双月观摩一次工业、城建项目,每季度集中观摩一次乡镇“五大工程”项目;县党政主要领导对推进过程中存在问题较多、进展较慢的重大项目每月调研推进一次,县分管领导每半月调研推进一次。“两观摩两推进”既是检查工作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被列入省重大项目之一的海欣纤维项目,建设一度因融资、电力供应等问题停滞不前。该县领导在“两观摩两推进”过程中发现后,带领县委办、财政局等帮办单位为企业融资5.6亿元,解决了企业建设的资金难题。目前海欣纤维厂房已建成,设备已安装调试到位。
“标准化”督查激活“一盘棋”
督查工作“标准化”,不仅要明确督查范围和督查重点,也要注重督查形式、督查结果的应用,打造自己的督查“标准”,使其对工作产生震慑和促进作用,让“标准化”督查无处不在。
创新督查形式。泗阳采取“过程提醒+结果应用”的督查方式,通过媒体、业务部门、美丽泗阳微信群,发布重点工作督查通报。年初以来,该县已下发《督查通报》《督查专报》150余期,责令电视表态31人次,效能告诫5人次。在区域供水通村达户工程督查中,县督查室与县水务局联合电视台和报社对各乡镇管网铺设和水表安装进度进行督查,通报先进典型、督促落后单位,加快工程推进,收到明显成效。
注重结果应用。县督查办对照年初目标责任状,根据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群众满意度等督查结果综合评定,并纳入全年目标考核。凡是被《督查通报》《督查专报》通报表扬或批评的,每次加(减)0.5分;连续两次被通报批评的或月度督查考核低于序时进度的,责令单位负责人电视表态。
“标准化”督查引发了强大的“传动效应”,激活了全县上下紧张快干、力争上游的“一盘棋”。到6月底,泗阳实施的2项省列重大项目、46项列市重大项目均达到目标进度要求,168项列县重大项目中,已完成的达到序时进度的159个,约占项目总数的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