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翻译公司 宿迁翻译公司 宿迁翻译公司
123

泗洪:生态修复补齐渔民收入短板

宿迁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记者 魏欢庆 通讯员 顾佩佩)近日,阳光在一望无边的洪泽湖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渔民刘俊生和刘俊永正开着机船,在位于洪泽湖湿地保护区的生态修复水域进行例行巡逻。“这边篙苗长得不是很好,太稀疏了,得再补栽一点。”

他们所巡逻的水域,正是泗洪县临淮镇今年实行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也是该县实行生态修复的试点区域。顺着刘俊永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方圆几千亩的水面上漂浮着四五种绿色水生植物,随着机船掀起的浪花,各种水生植物在微波中荡漾。

对洪泽湖实行生态修复,是被逼出来的创举。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湖区养殖面积不断增大,至2015年底,全县网围养殖面积仍有13.02万亩。粗放的养殖方式和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实施的捕捞行为,使湖泊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为逐步恢复湿地生态,泗洪县大力推进退渔还湿工程,近年来,共恢复湿地面积近8万亩,其中临淮镇完成退渔还湿1.5万亩。但退渔还湿后,如何促进渔民增收致富成为亟须解决的难题。

有人说鼓励渔民上岸就业,有人说重新选址养殖,经过多次调研、走访、座谈,泗洪县最终决定在退养水面种植水生植物。理由很简单,既能修复生态,又能实现渔民增收。

泗洪县因地制宜,科学选苗,确保种苗高成活率。退渔还湿后的洪泽湖杨毛嘴水域,不同水域水质、水位不一。临淮镇紧贴实际,安排农技人员多次赴山东、扬州、安徽等地选购种苗。该镇采取种子种植与种苗栽植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水质、水位的不同,分别栽植芡实、莲藕、菱角、篙苗等植物。

水生植物栽植完毕,进行常态化管护很重要。临淮镇人大主席王华云介绍,为杜绝全开放式管理下外来船只(尤其是快艇) 肆意进入,该镇设置基层管理站点,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挂牌运作。“水生植物是天然的水质净化器,水质好了,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王华云说。

为实现生态红利的有效释放,临淮镇试点成立生态保护与开发专业合作社,积极鼓励湿地周边群众发展生态产业,不断拓宽养殖渔民的转产就业和脱贫致富渠道。目前,该镇已选择30户围网被拆除且具有较强生态环保意识的养殖户入社。社员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分片区从事规定数量的芡实、菱角、莲蓬等水生植物生态产品开发,并正常进行生态恢复管护,逐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尽快重现原生态湿地。

截至目前,临淮镇在洪泽湖杨毛嘴水域共栽植野生芡实700亩、家养芡实600亩、莲藕700亩、菱角1000亩、篙苗500亩,移植芦苇到试点水域四周达300亩,成活率达80%以上。为保护洪泽湖物种的多样性,增强物种繁育能力,临淮镇在该水域投放螺狮、蚬子、河蚌等5000公斤。

“以前认为围网被拆除了,全家就失去了生活来源。现在通过生态修复发展生态产业,又给我们开辟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径。这个比养殖螃蟹风险小,资金投入少,但收益却不比养螃蟹少。”算清了经济账后,临淮镇生态保护与开发专业合作社社员闫成武紧皱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


热门城市:

在线客服

QQ客服一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二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三
在线咨询